秋日的上海,長安馬自達2025粉絲盛典如期舉行。舞臺燈光下,長安馬自達汽車銷售分公司執行副總經理吳旭曦面對線上線下400萬“馬粉”,動情致謝:“無論市場如何變化,各位馬粉始終熱愛馬自達,對馬自達不離不棄。”

這場以“E然馬自達”為主題的盛典,首次聚焦新能源用戶。而在這份熱烈的背后,一個行業性命題正悄然浮現:在自主品牌強勢崛起、電動化浪潮席卷的今天,合資品牌是否還能找到立足之地?
一、盛典之外:合資陣營的集體困局
曾幾何時,合資品牌憑借成熟的技術、品牌溢價和渠道優勢,占據中國乘用車市場半壁江山。然而,新能源賽道的切換,徹底改變了競爭規則。

數據顯示,2025年1-9月,中國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突破70%,而主流合資品牌這一數字僅為5.3%。大眾、豐田、本田等老牌車企,在電動化轉型中普遍面臨“船大難掉頭”的挑戰:產品迭代慢、智能網聯體驗不足、價格競爭力弱,讓它們在新賽道上步履蹣跚。
“合資品牌依靠品牌光環躺贏的時代,已經結束了。”一位資深行業分析師直言,“如果不能在電動化、智能化領域快速響應中國市場需求,合資車企將面臨被邊緣化的風險。”
二、馬自達樣本:“第三種高價值選擇”的破局思路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長安馬自達的突圍嘗試及其初步成果,為行業提供了一個值得關注的樣本——“第三種高價值選擇”。
要理解這一選擇,首先要看清當前新能源市場的兩大主流路徑:
第一種,是以部分傳統合資品牌為代表的“品牌依賴型”選擇。它們試圖將燃油車時代的品牌光環直接照搬到電動車上,但在智能化、用戶體驗和成本控制上創新不足,導致產品競爭力與品牌溢價脫節,難以打動新時代的消費者。
第二種,是以許多新勢力為代表的“技術堆砌型”選擇。它們追求參數的極致和功能的顛覆,常常通過“冰箱、彩電、大沙發”和不斷的價格內卷來吸引用戶,但有時在基礎的制造工藝、安全標準和駕駛質感上有所妥協。
而長安馬自達EZ-60則試圖走出第三條路:它既沒有單純依賴品牌情懷,也沒有陷入參數的無限內卷,而是提供了 “技術底蘊+制造工藝+獨特設計+操控樂趣”的深度融合。

在11.99萬-16.09萬元的價格區間內,EZ-60的破局點非常清晰:
在“合資陣營”內部,它以更具誠意的價格、榮獲繆斯設計獎的“魂動”美學,以及在丙察察完成的極限安全測試所驗證的品質,形成了對CR-V、ID.4等傳統合資對手的“價值碾壓”。
面對整個新能源市場,它則亮出了“人馬一體”的駕控基因和每一片鋼材都可追溯的極致工藝,以此吸引那些不僅看重智能科技,同樣追求駕駛質感、可靠性與安全性的“理性樂觀派”用戶。
“EZ-60無論是提速的順暢感,還是過彎的支撐性,都讓我有一種駕駛昂克賽拉的熟悉感。”一位在粉絲盛典上分享購車心路的新車主表示,“它有電的力量,也有油的溫度,理性與浪漫并存。”

這款車上市僅4天便售出3317輛,斬獲細分市場銷量榜首,證明這條回歸汽車本質、兼顧電動化與品牌核心價值的“第三種”路徑,已經獲得了市場的初步認可。
三、用戶生態:合資品牌的隱形護城河
長安馬自達的案例揭示了一個常被忽視的事實:在冰冷的銷售數據之外,合資品牌多年積累的用戶生態,可能成為其在新能源時代最堅固的護城河。
自2016年首次舉辦粉絲盛典以來,長安馬自達已經連續舉辦七屆。這種長達十年的用戶運營,培養了一批忠誠度極高的“馬粉”群體。他們認同品牌價值觀,珍視駕駛樂趣,成為品牌轉型中最堅定的支持者。

“當我們坐在車內,EZ-60輕輕啟動,它有電的力量,也有油的溫度。”這位車主的感言,道出了許多馬自達用戶的心聲。對于他們而言,選擇一輛車不僅是選擇交通工具,更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和精神認同。
與此同時,用戶與他們的偶像,也在同一個場域中完成了關于“信任”與“選擇”的對話。
當“甜蜜天后”王心凌空降盛典舞臺的那一刻,全場沸騰的不只是記憶中的《愛你》旋律,更是一種跨越時代的情感共鳴。
作為MAZDA EZ-60的產品代言人,她選擇在這一天正式加入長安馬自達車主大家庭,不是商業儀式,而是一次基于信任的奔赴。

王心凌與馬自達的契合,遠不止于商業代言層面的合作。她出道二十余年,從青春記憶中的“甜心教主”到《乘風破浪》中再度翻紅的“跨代際偶像”,始終以專業實力與清新元氣的形象,成為國民審美中“經典不因時間而褪色”的生動注腳。
而她所代言的EZ-60,同樣在電動化浪潮中,堅守著馬自達“魂動”美學與“人馬一體”的駕控基因,不追逐浮夸的科技堆砌,而是在細節中打磨優雅與溫度。

這種精神層面的同頻,讓王心凌不僅是EZ-60的推廣者,更是其品牌理念的詮釋者。
四、行業啟示:合資品牌如何破局
【汽車維基】認為,在長安馬自達汽車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鄧智濤、長安馬自達汽車銷售分公司執行副總經理吳旭曦這樣優秀團隊的帶領下,長安馬自達的初步成功,為整個合資陣營提供了三點啟示:

第一,差異化競爭是關鍵。 在同質化嚴重的新能源市場,合資品牌不應盲目跟隨價格戰,而應發揮自身在制造工藝、安全標準和駕駛質感方面的傳統優勢,打造差異化產品。
第二,深度本土化是前提。 從EZ-60基于中國合作伙伴平臺開發,到南京超級工廠成為馬自達全球新能源整車出口中心,長安馬自達的實踐表明,只有深度融入中國供應鏈和研發體系,才能跟上“中國速度”
第三,用戶生態是資產。 在電動化轉型中,合資品牌需要更加重視存量用戶的轉化和運營,將燃油時代的品牌忠誠度有效延伸到新能源時代。
結語
回到我們文章開頭的問題:合資品牌在新能源時代是否還有機會? 長安馬自達2025粉絲盛典現場車主們的歡聲笑語和EZ-60的市場表現,給出了一個謹慎樂觀的答案。

機會依然存在,但路徑已經改變。 它不再來自品牌溢價或技術壟斷,而是源于對用戶需求的深刻理解、對產品價值的堅守,以及在電動化浪潮中找到自身定位的智慧。 【汽車維基】認為:“當潮水退去,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才會顯露。”對于合資品牌而言,新能源時代既是一場嚴峻的挑戰,也是一次回歸造車初心的契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