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下半年,國內汽車市場出現了一系列的變化,尤其是在“金九銀十”最佳銷售時期,燃油車市場仍然在受到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擠壓,而新能源汽車產品依舊在細分市場中加速洗牌。
對于北京現代來說,其由于多年以來銷量下滑,導致其市占率在逐年下降,加之電動化、智能化的轉型對于北京現代的沖擊巨大,尤其是進入2025年,北京現代的各個車型,似乎一直在各自的細分市場掙扎。

去年全年北京現代銷量為15.7萬輛,同比下滑35.5%。放眼全球市場,2024年現代汽車在全球累計實現批發銷量414.2萬臺,同比下滑1.8%。零售銷量404.5萬臺,同比下滑2.7%。可以看到,中國市場,是全球銷量降幅最高的區域。

當然,作為曾經年銷量能夠達到百萬級的車企,北京現代的確在此前擁有錯的市場口碑和聲量,并且對于國內市場的用戶群體來說,其一是現代汽車在全球市場賣的還不錯,其二是北京現代目前產品的定價較低,并且產品方面相對比較皮實、耐用。
但是,在新能源汽車開始主導市場的時代,北京現代僅靠價格和質量穩定是無法滿足消費者對產品本身的需求。畢竟,對于一款目前行業的汽車產品來說,一臺車除了質量穩定以外,還需要擁有不錯的安全性。智能化以及科技感。

比如,北京現代此前的銷量的擔當,在今年9月份的銷量僅為2977輛,相比今年8月份的銷量3899輛,環比i下滑23.64%。同時相比去年9月份的銷量4227輛,同比下滑29.57%。

其實,從定價上來看,伊蘭特終端價格早早就降到了7萬左右,作為一臺緊湊型的合資轎車,其定價可以說是第一批下調的產品,下調價格換取更大的市場發展空間。但是從市場上看,即使伊蘭特已經跌至自主品牌車型的水準,但是伊蘭特依舊未能得到用戶的認可。

此外,除了燃油產品,北京現代的核心原因是體系競爭力無法跟上,電動化、智能化并沒有體現在北京現代全新登場的新車上,傳統的燃油車動力標準、落后的科技智能表現,北京現代幾乎為零,讓整個品牌在如今的新市場中缺乏核心競爭力。同時,中國品牌的競爭力快速提升,在可靠、安全、設計上追平北京現代,從工薪階層角度選擇,不斷降價的北京現代失去了最后一個競爭力。
寫在文末
從銷量上看,北京現代的市場仍然在進一步收縮,并且除了降價以外,北京現代已經拿不出更好的產品來競爭,這也意味著,如果北京現代仍然不做出改變,在未來幾年的市場中,要想反撲,仍然有很大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