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加價30萬還要排隊兩年”是埃爾法車主們炫耀的資本。這款豐田旗下的高端MPV,在中國市場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銷售奇跡,成為身份與地位的象征。
然而,現在這個神話正在落幕。數據顯示,2022年埃爾法在中國銷量為2.1萬輛,同比下滑12%;2023年進一步萎縮至1.9萬輛;2024年銷量僅為1.65萬輛;而今年1-9月,埃爾法在國內僅賣出9219臺。

原本高達30萬元的加價幅度也大幅縮水。如今埃爾法的加價幅度已降至2.75萬至16萬元不等,更有某些地區對部分版本車型給出了20萬元的降價幅度,但市場反應依然冷淡。
神話的誕生:從保姆車到身份象征
豐田埃爾法在中國市場的封神之路,有偶然也有必然。
這款在日本本土定價約30萬元人民幣、定位為家庭保姆車的MPV。憑借著豪華的內飾和第二排“航空座椅”,埃爾法迅速完成精準卡位,成了日本明星、高管接娃的標配。

而真正讓埃爾法在中國市場走紅,還是始于香港娛樂圈的明星效應。香港地區的汽車文化與日本相近,2002年左右,埃爾法憑借其寬敞的空間和良好的私密性,成為許多香港明星出行首選的工作車。
明星效應讓埃爾法成為了“移動的明星同款”,普通人也想通過擁有埃爾法來靠近偶像的生活。特別是當這些明星的身影頻頻通過娛樂新聞傳入內地,埃爾法在內地富豪心中悄然種下了“明星同款”的價值標簽。

豐田敏銳地捕捉到這一信號,在2010年正式將第二代埃爾法引入中國市場。當時的中國內地市場,還沒有可以從品牌定位、豪華感和舒適性上與之對標的競品。埃爾法恰好迎合了國內的富豪,以及在千禧年之后崛起的中產新貴們的喜好。
與此同時,豐田又使出了慣用的伎倆:一邊嚴格控制配額,制造供不應求稀缺感;一邊將產品定位從“家用”轉向“豪華商務”。

這種饑餓營銷策略立竿見影,使得埃爾法加價購車成為常態。巔峰時期埃爾法加價高達30萬元,甚至超過了一輛普通豪華轎車的價格,最終成功將埃爾法打造成了百萬元級的“移動名片”。
國產新能源給“神話”上了一課
埃爾法的“神話”持續了十年,直到2020年后,市場迎來了扭轉。
最直接的原因是國產新能源車的集體崛起。新能源化給了國產品牌的產品“變道超車”的機會。國產新能源車不僅避開了在發動機、變速箱上的技術短板,在空間、舒適性上優于傳統燃油車,更在智能座艙、輔助駕駛、電動性能等科技配置方面大幅領先。

2022年,騰勢D9在高端新能源MPV市場先聲奪人,登頂中國MPV市場年度銷量榜首。隨后極氪009、嵐圖夢想家、小鵬X9相繼推出,它們以一半甚至更低的價格,提供了遠超埃爾法的綜合體驗。
這兩年,國產品牌更是把新車上市會都直接搬到了埃爾法的腹地香港,狠狠沖擊了埃爾法的市場根基。

新能源也讓消費者的購車觀念也發生了深刻變化。隨著市場信息的透明化,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了解到埃爾法在日本本土僅售26.5-42.8萬元人民幣的事實。埃爾法在安全測試中的不佳表現,智能化配置上的滯后,讓人們褪掉了濾鏡,不再愿意為虛無的品牌溢價盲目買單,新一代的富豪更愿意為科技豪華買單。
“放在10年前,埃爾法就是隱形的‘身份名片’,但現在百萬元以內的高端MPV車型可選擇性太多了,加價購買的埃爾法已不具備明顯優勢。”一位汽車流通領域的專家如是說。

進口車市場遇冷更加速了埃爾法的淪落。數據顯示,我國汽車進口量從2014年峰值143萬輛,降至2024年的約70萬輛,幾乎腰斬。2025年1-7月,我國汽車進口量僅27萬輛,同比大幅下降32%。

寫在最后:
面對市場的變化,豐田似乎尚未找到有效的應對策略。
2025款埃爾法雖然推出,但依然是以往的老配置,產品創新有限。盡管有消息稱豐田正在研發PHEV版本,但緩慢的節奏難以跟上市場變化。
更重要的是,豐田自身的產品線策略也在稀釋埃爾法的獨特價值。同平臺的威爾法和掛雷克薩斯標的LM的推出,讓原本瞄準埃爾法的部分客戶轉向了更高或更細分的市場。
隨著MPV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埃爾法要想重拾昔日輝煌幾乎已無可能。這不僅是一款車的沉浮,更標志著中國汽車市場消費理性回歸和自主品牌崛起的新時代。埃爾法的神話終結,是一個舊時代的結束,也是一個更健康、更多元市場競爭環境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