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李想不再爆粗口、懟友商以來,理想汽車銷量似乎變得每況愈下。
李想在社交媒體最狂妄的 2023 年,理想汽車全年銷量同比增長達到 182% 。
去年年初因 Mega 被調侃成不吉祥的物品后,李想社交媒體停更近 2 個月,而后又在 8 月 14 日停更,直到 12 月 11 日恢復更新,整個 2024 年李想似乎開始刻意遠離社交媒體——而且說話的語氣也變得平和起來,但 2024 年理想汽車銷量同比增長率為 33% ,不再遙遙領先,回歸到了蔚來、小鵬一樣的增長區間。

今年 7 月,李想開通某音賬號,以解釋他憤怒失態下說出的「聽我講完」的網絡黑梗,表情平和且略帶些許緊張,視頻中還雙手合十微笑著說「求大家放過」,不失禮貌的自嘲贏得了近 20 萬的點贊。

但吊詭的是,李想個人素質表現得越好,理想汽車的銷量似乎銷量越差。今年 6 月銷量同比下滑 24% 后, 7 月同比下滑進一步擴大,達到 39.7% , 8 月銷量同比下滑更是超過 40% ,就在剛剛過去的 10 月,理想汽車銷量同比下滑 38.2% ,這也是理想汽車連續 4 個月銷量同比下滑超 35% 。
以至于有網友調侃說:李想個人素質的表現和理想汽車的銷量成反比。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也可以這么解釋,理想汽車的銷量才是李想真正狂傲的資本——像大家熱熟能詳的「藍山什么的隨便搞,我們根本就不在意?!?、「很多友商那仨瓜倆棗的銷量,有啥可干的?被害妄想癥呀 ?」、「這點作戰都受不了,難道是巨嬰嗎?」這些虎狼之詞,都是李想在 2023 年理想汽車風頭最盛的時候脫口而出的。


中國傳統文化最講因果,所以「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才為中國人所尊崇與敬畏。
但問題是,「果」往往具有滯后性,即便一個人狂妄也不會立刻得到教訓的「反饋」,所以,人們往往是在出現不利于自己的境況出現,才會幡然醒悟; 6 月理想汽車首次出現銷量同比下滑, 7 月李想就火速以低姿態低自嘲方式重啟「人設」。
不過,一改往日形象李想個人視頻賬號的熱度并不高,開通三個多月粉絲只有 27 萬,最近三條視頻的平均點贊僅 6500 多,與一些車企掌門人差距明顯。
客觀地說,李想如今表現出來的人設和他此前的人設,甚至和他內心真正的秉性是相悖的,所以他現在「演」的成分更多,自然無法產生很好的感染力。而在當下這個時代,真誠、自然才是玩轉社交媒體的必殺技。
無論怎樣,從狂妄到低調自嘲的轉變,李想的人設與形象變得更好了,車界江湖的熱點輿論與他的關系隨之漸行漸遠。即便是理想 i8 上市策劃出反智的對撞東風卡車并把卡車撞得四輪離地,而且是李想在發布會現場播放并解釋了這段視頻,但輿論并沒有發難李想,而是更多地指責理想汽車的「虛偽」。

從這一點上看,李想在理想汽車的公眾認知中抽身成功,這與李想努力運營視頻社交媒體密不可分,這對理想汽車和李想都是好事兒。
近日,上海街頭 Mega 自燃再次把理想汽車推上風口浪尖;尤其是從見到車底出現火星到燃起熊熊大火不到 10 秒以及車內人員從副駕駛連滾帶爬的狼狽逃生,讓公眾不僅對理想汽車的安全性提出了質疑,甚至對純電動汽車自燃起來「太快了」感到了巨大的恐懼。

一周后理想汽車發布聲明宣布主動召回超過 1.1萬 輛 Mega 后,依然受到了輿論的肯定——能正視問題并主動召回,值得點贊。
李想象征性地轉發了理想汽車的聲明,并平和地發表評論說:這次召回是主動召回。事故調查需要時間,有時候一兩個月都出不來。我們已經發現了導致事故的隱患,面對萬分之一的風險我們不能等。事故可能是萬分之一,但是生命只有一次,是百分之百。

Mega 自燃召回,理想汽車需要付出不菲的召回成本,但帶來的積極意義是,消費者開始重新審視與思考純電動車的安全性。
Mega 召回,對理想汽車的形象與未來發展是好事兒——不僅樹立起了負責任的形象,而且讓理想汽車變得更加具體與生動——附加意義是,無形中完成了進一步地「去李想化」。
至于理想汽車銷量同比持續下滑,并非是理想汽車不行了,而是原來的理想汽車表現太不正常,現在才是應該有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