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車龍頭上汽集團迎來新的發展高峰。
最新銷量和財報數據顯示,上汽集團在今年三季度再創業績新高,銷量、營收和利潤均大幅提升,放眼全行業這都是非常難得的成績。
業績增長的背后,是上汽集團持續深化改革,積極適應市場需求,為消費者帶來配備最新技術成果的優質產品,加上全面升級的市場營銷服務,上汽集團已經走上持續高效發展的全新道路。
全面深化改革立竿見影,營收利潤全面攀升
今年三季度,上汽集團業績表現非常搶眼,單季度實現營收1694億元,同比增長16.2%,歸母凈利潤20.8億元,同比暴漲644.9%。

營收的增長并非靠 “降價換量”取得,細讀上汽的三季報,可以發現上汽集團今年的財務狀況十分健康。
今年前三季度,上汽集團歸母凈利潤81億元,同比增長17.3%。實際上,今年大部分車企的歸母凈利潤都有所下滑,上汽集團歸母凈利潤的逆勢增長無疑凸顯其強大的盈利能力。
進一步看,還有更多指標反映了上汽集團的盈利能力。今年前三季度,上汽集團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歸母凈利潤71.2億元,同比暴漲578.6%。扣非歸母凈利潤的大幅增長,意味著上汽集團的主營業務盈利能力大幅提升,核心業務情況持續向好。

亮眼業績的背后,是上汽集團改革紅利的不斷釋放。去年年底,上汽整合上汽乘用車、上汽國際、上汽研發總院、零束科技、海外出行等5大關鍵業務單位,形成大乘用車板塊,在資源協同、組織整合、品牌定位、產品研發等多個維度形成強大合力,讓產品定義、研發、生產和營銷各環節都能更好適應市場新需求。
資源得到高效利用之下,上汽集團的成本優勢愈發明顯。今年前三季度,上汽集團銷售費用同比減少6%。減少的成本最終用在為消費者研發更好的技術和產品上,今年前三季度,上汽集團研發費用同比增長9.4%,為技術井噴打下堅實基礎。
技術成第一賣點,新車緊貼用戶需求
技術井噴帶來好車涌現,上汽集團的新車已經邁入“技術上汽”新時代。
今年以來,上汽集團旗下各品牌的新車,均擁有強大的技術標簽——MG4的“半固態電池”和CTB技術、智己LS6的“恒星超級增程”實現純電續航450km、尚界H5搭載“華為乾崑ADS 4.0”和鴻蒙座艙、的“真龍增程”等。

可以看到,無論是自主品牌還是合資品牌的新車,上汽集團都不玩虛的,無一不配備最新的技術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技術覆蓋了電池、輔助駕駛、座艙、動力系統等與消費者用車體驗息息相關的維度,并非參數的簡單堆砌,而是從消費者的需求出發,真正提升消費者的用車體驗。

有技術的好車自然深受消費者的歡迎,今年10月銷量快報顯示,上汽集團當月銷售整車45.4萬輛,同比增長13%,位居行業第一,向行業展示了技術是第一產品力的生動范本。
銷量火爆之下多款車型成為爆款,尚界H5上市43天就交付超過1萬輛;名爵MG4上市首月銷量就破萬,累計銷量已經突破6萬;新一代智己LS6上市首月交付2萬輛,LS9預售開啟30分鐘小訂突破8000臺;至境L7上市10天大定超過1.2萬輛。
除了在國內市場高歌猛進,上汽集團在海外市場同樣大放異彩。
今年10月,上汽集團在海外市場銷量9.7萬輛,今年1-10月海外市場累計銷量86.2萬輛,同比增長2.2%。作為歐洲市場銷量最好的中國品牌,上汽MG今年在歐洲累計交付25萬輛新車,同比增長超過20%。
今年年底和明年,上汽集團旗下多個品牌還會有多款搭載最新技術配置的新車上市,繼續在行業引領產品和技術的不斷進階。
營銷玩法升級,全面收獲市場暖意
好的產品需要更好地被消費者熟知和接受,為此,上汽集團也在持續升級營銷玩法。
上汽集團大乘用車板塊積極學習華為的IPD與IPMS集成產品營銷體系,從消費者的視角出發,精準規劃產品型譜和功能。這種扁平化的組織架構讓上汽集團內部決策更加高效,車型項目組能夠整體對結果負責,最終輸出更加符合市場和傳播需求的產品及營銷策略。
傳統的玩法已經不能適應當下的市場和傳播需求,今年以來,上汽集團各品牌積極使用新的營銷打法,包括打造高層個人IP、新車上市發布會用年輕人喜歡的形式介紹新車賣點、開放參觀工廠和公開測試新車性能等,讓流量轉化為銷量的“留量”。

而在直接面對消費者的銷售終端,上汽集團旗下品牌積極變革銷售渠道,包括在熱門商圈和知名地標布局的快閃店,讓新車銷售深入消費者的日常生活中;上汽通用通過配合優化的政策和培訓服務機制,推動經銷商“主動走向客戶”。
換言之,上汽集團正在以更加適應當下社會經濟發展和消費者購車習慣的形式開展終端營銷和新車銷售,走好新車進入市場的最后一公里,讓上汽集團的品牌形象和優質新車更好地與消費者同頻共振。
寫在最后
上汽集團作為國內車企代表,早就擺脫了單純靠“降價換量”得來一時的粗放發展,而是通過全面深化改革不斷提升適應市場變化和消費者需求的能力,讓老牌車企在新的時代也能不斷收獲發展新動能。
未來,隨著更多新技術的應用和新車的問世,相信上汽集團會在電動化時代繼續引領行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