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MG4上市后的首張銷量數據出來了。
據統計,新車9月共交付11790臺,躋身新能源轎車銷量總榜第12名,具體到各細分市場,位列緊湊級轎車(含燃油)榜第10,新能源緊湊級轎車榜第5,純電緊湊級轎車榜第3。

上市首月銷量破萬,是用戶市場認可全新MG4的初步反饋,這也為新車在后續持續擴大市場基本盤打好了基礎。回顧以往同樣打響銷量頭炮的車型,如星愿(20038臺)、秦L(18021臺)、理想L6(12965臺)、問界M8(12116臺)、小鵬MONA M03(10023臺)等等,如今都已是各細分市場有熱度、有流量、有銷量的熱門車型,如今,全新MG4也將開始追擊,向更高的銷量和同級銷冠發起挑戰。
在這張成績單的背后,我們需要思考和回答一個問題:全新MG4,為什么火了?
原因一:解決了市場新剛需
從宏觀維度看,全新MG4的走紅,得益于市場需求升級和利好消費政策共同驅動所致。
首先,新能源汽車購置稅減免延長至2027年,疊加地方補貼和廠家限時優惠,降低了購車門檻。舉個例子,全新MG4 437隨心版將437km純電續航拉入7萬元內,530安芯版將530km純電續航和半固態電池降到了10萬元以內,對比同樣具備500km+純電續航的車型,新車至少將消費門檻拉低了3-5萬元。

其次,“家庭第二輛車”需求增加,用戶更青睞日常通勤經濟的純電車,同時,購車群體平均年齡不斷下探,年輕用戶更看重精品化、個性化。
像早期的飛度、POLO、騏達等,最高年銷曾分別達到了12.9萬臺(2018年)、18萬臺(2015年)、15萬臺(2012年),這類兩廂車在過去之所以能持續熱銷,原因就是能解決普通家庭用車的基本剛需:外觀個性、好開好停、能耗不高,關鍵價格比三廂車和SUV更實惠。
如今,到了以新能源為主導的消費市場,用戶對兩廂小車的基本需求變了,準確說是變得更高級和實用了,兩廂車不再是能遮風擋雨的代步工具,而是希望體驗如高速領航、泊車輔助、手車互聯等智能化功能,這是當今年輕用戶對智能精品新能源小車的新剛需。

基于升級的市場需求,全新MG4配備了支持高速及高架路段的導航輔助駕駛,能自主上下匝道、變道、超車、巡航等;配備了可根據不同場景泊車的輔助泊車功能;配備了聯合OPPO開發的智行手車互聯系統,能語音備車,能深度融合車機手機應用,這些,都被整合到了不到10萬之內。
原因二:純電續航比競品長100km起
在兩廂純電+10萬級細分市場,全新MG4的核心對手有兩個,和吉利星愿。
前面提到,此次新車的核心競爭力,是將437km和530km純電續航的門檻做了大幅下降,所以和兩位新老銷冠相比,11790位用戶選擇MG4的理由,無疑正是看中了新車在此處的優勢。

具體來看,全新MG4 530智趣版指導價9.68萬元,比海豚420km自由版、星愿410km探索+版分別便宜3000元和1000元。
但電池容量較兩臺競品,分別大了8.78kWh和13.74kWh,對應到CLTC純電續航,全新MG4分別有110km和120km的較大優勢,這意味著新車不僅能多跑1-2天,補能頻率也被進一步拉低。
一般來講,電池容量和電機功率越大,理論上能耗也會增加,為什么新車的能耗只比海豚高了0.7kWh/100km?答案其實在熱管理。

聊到熱管理,不得不搬出特斯拉這位“老師”。特斯拉之所以在能耗管理方面有優勢,核心不止是電機和工況有精細化標定,還在于其針對熱交換中樞的管徑,做到了極致。
從技術的角度上看,這套管徑越薄,冷媒通過的速率就越大,散熱性能便越好,電池放電也就越穩定,但越薄的管徑意味著加工焊接難度變大,所以其材料上選擇了有特定分配比的鋁鎳合金,這也是特斯拉技術專利中的其中一項。

同樣的思路,全新MG4選擇用鋁稀土合金,在鋁的基礎上增加了鑭、鈰兩種稀土元素,讓熱交換中樞核心部件的熔點和抗拉強度滿足焊接要求,冷卻效果保證后,也就兜底了電池的整體性能。
值得一提的是,全新MG4搭載42.8kWh電池的版本,純電續航為437km,百公里電耗為10.4kWh,海豚搭載45.12kWh電池的配置版本,純電續航有410km和420km兩種,百公里電耗分別為11.3kWh和11.2kWh,可以說在續航和能耗上,新車都要更強一些。
原因三:空間更大,智艙智駕好用
從參數看,全新MG4的車長為4395mm,車寬1842mm,車高1551mm,軸距為2750mm,海豚在軸距、車長和車寬方面,均低于全新MG4,雖然車高有19mm優勢,但后者采用了CTB電池底盤一體化技術,這對艙內的豎向空間會有一定的正向優化。
因此在乘坐空間方面,海豚的二排膝部和頭部空間會稍顯局促,同時,由于有98L后備廂額外空間的加持,所以全新MG4能支持更豐富的載物需求。

作為后驅車的星愿,在車頭也有額外儲物空間加持,容積達到了70L,所以就空間和儲物實用性來看,星愿和全新MG4相對更有優勢。
智能座艙方面,新車首發搭載了OPPO智行手車互聯系統,硬件部分采用高通8155芯片,支持兼容ios、安卓等主流手機操作系統,功能方面支持語音備車,即通過移動端語音指令,車輛提前執行空調、導航等任務信息,車端也不用預裝生態應用,移動端數據軟件可以直接流轉至中控屏,OTA后還將解鎖感應控車卡片和接力導航等功能。

輔助駕駛方面,海豚智駕版全系支持高速領航,星愿不支持高速領航,且只有探索版和探索+版配備全速自適應巡航,全新MG4并未全系配備高速領航,只有530智趣版和半固態安芯版支持。
在硬件部分,海豚比全新MG4 530智趣版多了6顆攝像頭和2顆毫米波雷達,芯片算力多了4TOPS,從輔助功能來看,兩款車都支持自主上下匝道、超車、變道、輔助泊車等,但落到整車質價比的維度上看,兩臺車價差3000元,海豚的優勢是全系有輔助駕駛,MG4則是在此基礎上,多了110km的純電續航和手車互聯座艙優勢。
原因四:用高配平價,放大性價比
前面分析了一條市場宏觀因素,兩條產品力因素,而最核心的因素,其實還在于全新MG4的定價策略足夠吸引用戶。

單從電池和續航的配置就不難看出,全新MG4的純電續航起步就超過了400km,價格門檻降到了6萬級,530km的純電續航和智行手車互聯,價格門檻降到了10萬內。
可以說它的競爭力策略,就是通過高配平價和同級主流車型競爭,比銷冠更卷,就至少能成為一個小爆款。
如果拆分各個配置版本細聊,MG的SKU思路是,用437km解決純電兩廂車的“短續航”,用530km續航和智艙智駕,豐滿產品綜合競爭力,按照之前官方披露的小定結構來看,選擇入門款僅占10%,而最高配車型占比超過了50%。

因此,MG4為用戶市場提供了兩個極致性價比的選擇思路,將顏值、空間和續航作為剛需的用戶,不到7萬就能體驗到,在此基礎上愿意嘗鮮智能科技,同時希望擁有更長的純電續航,尤其在北方地區,希望電池能慢些掉電的用戶,不到10萬就能體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