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汽車行業的注意力仍在討論續航、算力或者設計時,中國長安汽車在廣州國際車展給出了一個更具根本性的提問——未來智能出行的真正核心,難道不應該回到“安全”本身嗎?這一次,長安以“新長安 新安全 天樞智能”為主題,正式發布“新安全”價值體系,以主動智能泛安全理念重新定義智能化時代汽車的責任邊界。

與傳統以結構防護為主的狹義安全相比,天樞智能所提出的,是一個覆蓋行車安全、健康安全、心理安全與隱私安全的全域安全框架。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趙非在發布現場表示,天樞智能要做的,是讓安全從“發生后保護”向“全程預防與智能守護”轉變,真正讓“安全回家”成為每次出行的基礎設定。

為了讓抽象的理念具象化,長安選擇在廣州車展前先交出一份現實場景的答卷。搭載天樞智能駕駛輔助激光版的、A06與全新Q05完成了“山城到羊城3000里天樞智能駕駛輔助挑戰”。3000公里路程覆蓋高速、山路、隧道、夜間等復雜環境,三車實現全程零事故、零剮蹭。對車評人而言,這不是“宣傳語”,而是一次用長路驗證技術邊界的壓力測試。
天樞智能駕駛輔助的核心,在于它將100線激光雷達、視覺系統與高精度融合感知結合,并通過10Hz高頻探測保持對周圍動態環境的即時判斷。這種組合讓車輛在遭遇加塞、急變道、高速匯流等場景時,不再被動等待,而是主動識別、主動預判、主動避讓。例如在連續變道的前車軌跡不穩定時,系統可提前減速拉開距離,保證行車節奏的平順與可控。

在涉及到駕駛能力分化最明顯的高速匝道上,天樞智能依靠“多源傳感融合”的厘米級定位確保車輛穩居車道中央。統計數據給出的98%自主上下匝道成功率并非裝飾,而是在現實道路中讓駕駛員真正從“緊盯方向盤”中解放出來的關鍵能力。
夜間是所有駕駛輔助系統的“成績單時刻”。天樞智能駕駛輔助激光版憑借超視距感知能力,能以最高100km/h的速度在無燈高速中提前200米識別施工區收窄、尾燈不亮的故障車,或隧道進出口光線突變帶來的風險。對于頻繁跑夜路的用戶而言,這種能力帶來的并不是夸張的“黑科技感”,而是樸素且實在的底氣。

當然,天樞智能提出的“新安全”并不只停留在駕駛輔助層面,而是通過“駕駛輔助—智能座艙—智能底盤”三個維度構建全程安全系統。駕駛輔助負責預判風險、規避風險;智能座艙負責讓駕駛者保持冷靜、專注與情緒穩定;智能底盤負責應對極端場景、保持車身姿態、提升最后一道物理安全防護。

在智能座艙部分,天樞智能采用大模型與智能體深度融合,并首發App Agent功能。例如一句“帶孩子看《長安的荔枝》”,系統即可完成影院選擇、購票與導航設定。今年前10個月,天樞智能座艙已精準響應語音指令7250萬次,這意味它正在從“車機助手”走向“出行助理”。對車評人來說,這是一種從交互邏輯向服務邏輯的轉變。

底盤智能化的加入,則讓天樞智能的安全邏輯真正閉環。三向六域等技術讓車輛在極端狀況下實現從“知險”到“避險”,再到“脫險”的全鏈路能力。全狀態輪胎監控、彈性波AI識別,以及提前預警磨損與電池磕碰等創新能力,則讓“看不見的風險”被提前暴露。

更值得關注的是,天樞智能不再停留在“旗艦展示”階段,而是已經進入規模化落地。廣州車展上,全新啟源Q05公布了其指導價7.99萬元—10.99萬元,并成為十萬以內首款搭載激光雷達的純電SUV。對整個10萬級純電市場而言,這意味著“智能安全”的門檻被直接下放。

天樞智能的底氣來自體系能力。長安已構建“六國十地”全球研發布局,擁有16大領域、200余個實驗室,并建設了行業唯一的“智能汽車,安全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天樞智能實驗中心打造了“三個全球領先”“三個全球唯一”和“全球首個”的實驗室集群,為新安全體系提供堅實的技術驗證能力。

按照規劃,到2030年,中國長安汽車將推出超50款全新新能源車型,全部搭載天樞智能,海外銷量占比突破30%。也就是說,“新安全”不是概念,而是規模化、系統化、面向全球市場的長期戰略。

總結:從理念、技術到產品落地,從挑戰驗證到體系建設,天樞智能正在給智能出行時代一個更本質的問題:當智能化愈發復雜,安全是否應該成為唯一不允許妥協的答案?
長安的回答是明確的——讓安全從結果變為過程,從防護變為預判,從用戶需求變為行業共識。而這,也許正是天樞智能試圖開啟的“新安全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