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購車的定制服務豐富細化時,關鍵部件動力電池竟然會“拆盲盒”。同一款車、同一配置、同一價格,電池可能來自不同供應商,而消費者無從選擇,甚至毫不知情。電池混裝到底多普遍?哪種混裝侵害消費者權益?不同品牌的電池質量、價格差距大嗎?消費者面對盲盒困境,要如何破局?
電池混裝是常態
近日,兩款暢銷的新能源汽車同時更換電池供應商,引發輿論關注。上汽MG4530智趣版剛剛開啟交付,就把動力電池從原本公示的瑞浦蘭鈞換成了寧德時代,車企方面表示,這是為了應對電池產能不足,保障交付承諾。
智界S7、R7的低配車型,電池從中創新航變為寧德時代供應,有知情人士告知媒體,這是為了加快交車,保障用戶享受更優惠的購置稅減免政策。

事實上,新能源車企往往不依賴唯一電池供應商,一般有“一供”、“二供”甚至“三供”的分類。真鋰研究創始人墨柯告訴北京交通廣播,從供應安全角度考慮,多個供應商可以防止斷供,也可以避免供應商“店大欺客”,為車企爭取更多自主和議價權。
多數車企會在保障所有電池合格的情況下,按照供應商產品等級,對應不同的車型配置,比如頂配、高配用一線品牌的電池,中配、低配采用二三線產品,不同配置級別的車型也有不同定價。
“盲盒”玩法不公平
值得關注的是,部分企業會在同一配置上混搭電池,這種混裝給消費者帶來困擾。這意味著同一品牌、型號、配置、價格的汽車,電池卻可能不同。車主花一樣的錢,拿到手的汽車隨機長了不同的“心臟”,自己還沒法挑選,只能接受“拆盲盒”。

最直觀的不公平感來自于成本和價格,車企賣車一個價,采買的電池卻是不同成本。新能源汽車行業獨立研究員、車夫咨詢合伙人曹廣平告訴北京交通廣播,一線供應商的動力電池大約每度電(1000瓦時)900元,二三線可能850元,以一輛60度電池的汽車為例,一輛車的電池采購成本相差兩三千塊錢。
總之,不同電池5%-10%的成本差距,并沒有體現在整車售價上,這不屬于價格違法,卻對消費者顯失公平。
更隱蔽的區別在質量可靠性方面。真鋰研究創始人墨柯認為,不同供應商電池的安全性差異有限,關鍵是耐久性有區別,往往買車后一兩年都沒有異常,但頭部企業的電池可能更加長久可靠。

新能源汽車行業獨立研究員、車夫咨詢合伙人曹廣平介紹,動力電池包之下還有模組、電芯,電芯的一致性對電池安全和質量至關重要。一線電池廠傾向于以更高價格采購,或以更高成本生產高品質的電芯,而部分低線供應商可能用低價“批發”電芯。
通俗來說,這些低價電芯“高矮胖瘦”不同,“脾氣秉性”各異,放在一起做成電池組,會有較大的參數差異。曹廣平指出,雖然上述電芯、電池都能達到國家標準,但是后者在使用中容易出問題,或者更快出問題。
侵害消費者知情權
搞出“電池盲盒”的企業違法了嗎?
真鋰研究創始人墨柯介紹,從汽車產品管理上,新車上市前都有嚴格的備案制度。一款新車被分為多個子款型,每個子款型對應一個編號,都要詳細申報電池供應商。
新能源汽車行業獨立研究員、車夫咨詢合伙人曹廣平表示,申報車型目錄時,電池信息非常全面,各個字段分別描述電池的類別、型號、尺寸、容量、電壓等參數。

盡管監管層面到位,但是通過備案之后的新車發布、銷售等行為并不完全“坦蕩”。個別企業在發布會大力宣傳新車采用頭部供應商電池,實際上中低配車型混裝其它電池,而這樣重要的事實僅用極小字體標注“供應商包括但不限于某某”。
終端銷售環節,由于車企往往在中低配車型上混裝電池,知情的消費者可能多付出數千元購買頂配車型,規避“電池盲盒”的困境;不知情的消費者往往在事故、維修等意外事件中獲知真相,卻難以維權。

對此,中聞律師事務所律師李斌告訴北京交通廣播,動力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直接關系到消費者作出購買選擇,屬于關鍵信息。如果企業僅告知品牌性能最高的供應商,對其它電池來源語焉不詳,可能誤導消費者做出購買決策,侵害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

去年,韓國某地下停車場里,一輛奔馳EQE自燃引發火情,導致上百輛車受損。事故發生后,奔馳方面公布電池供應商,車主們才發現愛車的電池品牌與車企宣傳不符。于是,20多位車主發起集體訴訟,指控車企虛假宣傳。
電池信息全鏈條公開
“電池盲盒”困局如何解?監管方首先發出了新的信號。近日,工信部公開征集對《車輛出廠合格證》強制性國家標準制修訂計劃項目的意見,提出在合格證上完整、準確展示儲能裝置單體及總成等關鍵信息。這意味著,電池組和電芯的重要信息有望在車輛合格證上標明,便于消費者查驗,也利于公開監督。

消費者如何保障自身權益?真鋰研究創始人墨柯提示,消費者看中某個配置的車型,可以詢問車輛備案時的型號和編碼,之后在工信部網站上能夠查詢到電池的關鍵信息,如果最終交付時與備案信息不符,可以向監管部門投訴。
中聞律師事務所律師李斌建議消費者,購車前,要求銷售方明確電池品牌型號;付款前,要求在合同條款中約定電池品牌、容量、類型等關鍵信息;交付時,及時查看隨車文件和實車信息。

新能源汽車行業獨立研究員、車夫咨詢合伙人曹廣平認為,車企應該在售前售后全鏈條公示電池關鍵信息,比如申報備案的電池信息可以盡量公開,發布會要主動列出所有電池供應商和對應的車型,上市后更換供應商要及時告知消費者,售后維修更換電芯也要明確是否原廠原裝。
摒棄投機取巧的盲盒玩法,將知情權坦坦蕩蕩地還給用戶,不僅是一家車企真正的體面,更是衡量企業誠信與品牌價值的標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