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乘11月20日的夜班機,我終于如期來到了2025廣州車展的現場,這次車展展車數量1085臺,比2024年的1171臺少了86臺,但全球首發新車93臺比2024年的78臺多了15臺。
作為2025年最后一次的A級車展,廣州車展又有哪些新變化呢?逛展一整天兩萬多步之后,我總結了9個觀察點!

01、新能源汽車占比近6成
根據官方數據,本次車展展車總數雖然少了,但是,新能源車型數量達到了629臺,占比58%,達到歷屆車展最高,比2024年廣州車展提升了14.3%。
這個數據與目前新能源車型的滲透率是接近的,車展現場也看到大部分人的目光都是被新能源車型所吸引。

在中國市場,油電之爭大局已定,每個廠商都應該把新能源作為核心方向。

02、中國品牌蠶食高端市場
逛一圈廣州車展你就會發現,中國品牌在高端市場的影響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隨便列幾款30萬以上的熱門中國高端車型:仰望U9限量版、蔚來ES6紀念版、極氪009光輝版、嵐圖夢想家山河、嵐圖泰山、新款享界S9、騰勢N8L、坦克500、坦克400、縱橫G700、小鵬X9增程版、極氪8X……



實際上,中國車蠶食高端市場是正在發生的事實。
大家可以想想看,過去幾個月,你聽到了30萬以上的熱門車是不是都出自中國品牌?
中國車的高端夢有20多年了,現在終于借著電動化智能化的東風變成現實了!


03、超豪華&合資多品牌多缺席
有人歡喜就有人憂,這次廣州車展勞斯萊斯、賓利等超豪華品牌繼續集體缺席。
此外,smart、捷達、雪佛蘭、東風標致、東風雪鐵龍、北京現代、捷豹路虎等品牌也沒有參加本屆車展,哦對了,還有特斯拉。

這幾次的大型車展,這些外資品牌缺席的越來越多。
有人說這可能是廣州車展影響力比較弱,個人覺得這不是主要原因,這些缺席品牌在國內的影響力快速下滑才是關鍵。
反過來的另一個現象是:包館的中國車企越來越多了,比如東道主廣汽集團,又比如多次包館的比亞迪。
中國汽車產業也在逐步邁入“強者恒強”的高集中度提升周期。


04、合資借本土力量反攻
這次車展特意觀察了一下,合資品牌比上一次車展更“懂”新能源了,推出的車型也相當能打。
關鍵在于,它們現在更多地依靠本土團隊、本土技術。

大眾ID ERA、別克至境L7、日產N7、豐田鉑智3X等等合資熱門新能源車就是典型的中國團隊主導研發,華為鴻蒙座艙、乾崑智駕、Momenta智駕等核心技術都開始在合資新能源車型上出現。
這其實是好事,合資廠商要好車、要銷量,消費者也希望它們能振作,給國產車上點強度。


05、BBA秀原生純電平臺
同樣力圖振作的還有奔馳、寶馬和奧迪。
與豐田、本田相比,BBA的技術力量更強,也更加“傲氣”,因此還是更多依賴自主研發。
本次廣州車展期間,奔馳拿出了誕生于MMA平臺的全新純電CLA、CLTC續航866km,百公里電耗僅10.9kWh。

寶馬拿出了誕生于Neue Klasse架構的新時代帶寶馬iX3。

奧迪則有誕生于PPE平臺的奧迪E5 Sportback,華為乾崑智駕也上車了。

現在,它們終于進入到靠純電平臺驅動的階段了,有點慢,但亡羊補牢也不晚。
06、高階配置“白菜價”普及
之前我多次說過,核心技術向下普及是汽車行業的常態。
智能化方面,12萬級的極狐T5搭載了城區NOA、10萬級的零跑Lafa5和都用上了激光雷達;7萬級的比亞迪海鷗搭載天神之眼-C提供高速NOA。



激光雷達,這個幾年前還叫價8萬元的高端零部件現在已經跌到千元級。

電動化方面,上汽MG4半固態電池版搭載清陶能源第二代半固態電池,能量密度達280Wh/kg,是傳統鋰電池的1.5倍,并且安全性更好,也把半固態電池帶入10萬級!
技術的普惠速度,比想象中還要快!

07、華為系繼續壯大
本次車展,華為系進一步壯大。
鴻蒙智行展臺依舊車水馬龍,但同時,問界、智界、尚界在不同展廳有獨立展臺,尊界與享界分別在江淮與北汽集團展臺展示;此外,“境”字輩也開始登場,華為與廣汽合作的啟境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


幾乎大半個汽車圈都成了華為的合作伙伴,就連東風日產天籟這類燃油車都開始搭載鴻蒙座艙了。
這是一個以華為為主導的技術普惠運動,當然,我們希望看到有更多的華為。

08、“不務正業”的汽車廠商
雖然是車展,但展出的并不僅僅是車,它還有很多的看點。
例如各種飛行器和機器人。
在這方面,廣汽集團拿出了量產級無人駕駛飛行汽車。

小鵬汽車是另一個典型,它幾天前剛剛靠極度逼真的美女機器人火了一把,而且還折騰出了從固定翼到多旋翼的各種飛行器。


為什么廠商們熱衷于搞這些?
實際上,飛行汽車、無人機、具身機器人這類產品在底層邏輯上與智能網聯汽車是相同的,感知、決策、控制是亙古不變的三要素,只是形態不同。

09、國產零部件巨頭壯大
與直接能“看得見”的汽車相比,零部件領域的影響力要弱一些,但它實際上也正在高速發展。
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首次以獨立展臺形式參加廣州車展,廣汽與華為聯合打造的新品牌“啟境”也亮相展臺。

寧德時代依舊獨立參展并通過與廣汽等廠商的合作將觸角深入到動力電池、智能底盤、換電生態等領域。

而Momenta、禾賽科技、地平線等廠商也斬獲頗豐。
作為產業鏈中的關鍵一環,它們正在取代燃油車時代采埃孚、大陸、博世、愛信的位置,這是中國汽車工業借著電智化實現的巨大飛躍!
結束語
兩萬多步之后,我又想起了那句老話:技術改變生活!
對廣州車展做個總結的話,我認為是8個字:技術普惠、格局清晰!
新能源占比過半、半固態電池量產、輔助駕駛落地實用化、高階配置以“白菜價”快速普及,超充技術不再是高端專屬,技術平權正在重塑市場的競爭規則。
新概念、新技術、新場景、新產品、新生態輪番登場,銷量也是節節攀升。
背后更重要的是,中國廠商成了真正的主角,每每想到這里,就不由自主的想起三十多年前錢學森那封被譽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工業奠基文件的信。
正是從那封信為起點,中國汽車工業一步步完成了從“追隨者”到“引領者”的歷史性轉身,低碳化、電動化、智能化技術集中爆發,有幸參與其中是我們每一位汽車行業者的榮幸。
也期待未來幾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還將創造更大的奇跡,讓我們期待2026北京車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