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產宣布將關停位于墨西哥的英菲尼迪工廠,并終止QX50 車型的生產,QX50在日產中地位非凡, 它曾憑借尖端技術站在燃油車發展的巔峰,如今卻成為燃油車時代謝幕的 “見證者”,其命運轉折的背后,是全球汽車產業向電動化轉型的必然浪潮。

在2018年英菲尼迪QX50亮相,曾以VC-Turbo技術路線實現了發動機 8:1-14:1 的可變壓縮比范圍,高性能與低油耗的平衡在QX50得以體現,并一舉斬獲沃德十佳發動機稱號,成為當時燃油車領域的 “技術圖騰”。即便在2024年,QX50仍展現出不俗的市場韌性 ,實現了17222輛的銷量,有近7.9% 的逆勢增長。但日產糟糕的產品布局,大幅度下降的銷量,日產最終還是放棄VC-Turbo技術路線,英菲尼迪QX50也成戰略性止損的車型之一。

當然實行戰略性止損的不單只有日產,豐田在2024年宣布暫停新燃油發動機研發,大眾關停德國沃爾夫斯堡燃油車生產線,QX50的退場,只是全球燃油車產能收縮大潮中的一朵浪花。2024-2025 年,全球車企密集出臺燃油車產能調整計劃,一場無聲的 “集體告別” 正在上演。通用汽車在 2024 年第二季度關停加拿大奧沙瓦、美國底特律兩座燃油車工廠,一次性削減 120 萬輛 / 年的燃油車產能;寶馬慕尼黑工廠在 2025 年第一季度完成轉型,停止 3 系燃油版組裝,終結了這座核心工廠 70 年的燃油車生產歷史;現代汽車則計劃在 2025 年第三季度將印度工廠的燃油車產能占比從 60% 降至 20%,全力轉向電動車出口東南亞市場;雷諾 - 日產 - 三菱聯盟更是拋出重磅計劃,宣布 2027 年前關停 23 座燃油車專屬工廠,涉及全球 15% 的燃油車產能。

當然也有步子邁得太大折頭的,比如保時捷實行全面電動化后保時捷利潤暴跌99%,寶馬、奔馳也不得不重返燃油車市場,這是整個老牌汽車行業對燃油車未來和電動車發展的集體誤判,但就現在全球燃油車發展來看,燃油車技術紅利已見頂,電動化才是未來的主流方向。

在工廠轉型層面,日產墨西哥工廠為行業提供了 “范本”。這座即將停止燃油車生產的工廠,并非被 “廢棄”,而是計劃在 2026 年改造為電動車零部件生產基地,承接鄭州工廠插混皮卡的電池 Pack 組裝業務。從 “燃油車生產基地” 到 “電動供應鏈樞紐” 的轉變,為全球眾多傳統汽車工廠的轉型提供了可借鑒的路徑。

現在英菲尼迪QX50的生產線迎來最后一輛車下線,墨西哥工廠的燈光也將變暗,這也許是燃油車的熄燈時刻,也可能是傳統車企產業升級的啟明燈。QX50的死亡,是燃油車時代的悲歌,也是汽車產業從 “動力革命” 邁向 “智能革命” 的交班儀式。在這場歷史性的轉型中,舊的秩序正在被打破,新的格局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