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量與股價連續暴跌,已經讓理想汽車的發展變得愈加艱難。
10月份,理想汽車月銷31767輛,同比下跌38.24%,環比下跌6.4%。目前,理想汽車銷量已經連續5個月下跌,并且8、9、10月份的跌幅都在36%以上。
截至發稿日,理想汽車的港股股價從2024年5月最高的每股182.9港元,跌至現在的每股78.6港元,跌幅57%以上。銷量與股價雙雙暴跌,以及負面纏身的現狀,讓理想汽車恐難實現再次逆襲,重歸新勢力榜一位置。

銷量連續暴跌 股價屢創新低
理想汽車2025年的銷量目標,已經從原來的70萬輛,下調至現在的64萬輛。
然而,從目前的銷量來看,這樣的銷量目標對于理想汽車來說,也很難實現。自從5月份銷量目標下調之后,6月份理想汽車銷量3.63萬輛,與去年同期的4.78萬輛相比,下降了24.1%。

進入下半年,7月份理想汽車月銷30731輛,同比下降40%,8月份銷量跌破3萬,僅為28529輛,同比下降40.71%,9月份銷量略有提升,但依舊保持同比下跌趨勢,跌幅36.8%。進入第四季度,理想汽車的銷量下跌趨勢,并未得到改善,10月份月銷31767輛,同比下滑38.24%,即便與9月份相比,銷量也下降了6.4%。

作為對比,蔚來、小鵬、零跑的銷量都超過4萬輛,實現同比高速增長,而大多數新勢力品牌,在10月份都實現銷量同比增長,主流品牌中,只有理想和極氪汽車銷量同比下跌。按照這樣的趨勢,理想汽車即便下調銷量目標,也是遙不可及。
我們不談跌幅與趨勢,以實際銷量再來判斷,理想汽車有沒有希望完成今年的銷量目標。
2025年前10個月,理想汽車完成銷量為32.89萬輛,與下調后的目標相比,完成率目前也只有51%,在剩下的兩個月里,完成31萬輛以上的銷售,是完全不可能的目標,也就是說,理想汽車今年的銷量目標,一定是完不成了,那完成率能有多少?

樂觀的估計一下,接下來的兩個月理想汽車銷量停止下滑,月銷量達到4萬輛,兩個月共計完成8萬輛,那全年銷量也只有40萬輛多一點,完成率也只有60%以上,而與去年銷量超50.05萬輛相比,銷量暴跌已成定局。
或許有人說,銷量不好可以慢慢恢復,新勢力車企只要在資本市場獲得青睞,總會再鑄輝煌。
可是,我們看看理想汽車在資本市場表現,理想汽車在2024年的港股最高股價,曾經達到182.9港元/股,然而今年,理想的股價卻屢創新低,10月31日,理想汽車港股股價低至79.75港元/股,到11月7日開盤,又跌倒78.6港元/股,與最高價相比,跌幅57%以上。要做資本市場的寵兒,總要有拿得出手的成績。

轉型純電受阻 各種負面纏身
與曾經輝煌的歲月相比,理想汽車現在的日子,肯定是不好過。
當初,理想汽車憑借增程技術一鳴驚人,雖然圈內很多人都質疑增程技術的落伍,但并未阻止理想汽車憑此坐穩新勢力榜一大哥的位置。
不可否認,增程車能帶理想走上巔峰,但卻無法讓理想一直輝煌下去,過度的內卷已經讓理想汽車必須正式這個問題,理想汽車在調整今年銷量目標時,也將增程車的排產目標從56萬輛縮減到52萬輛,而純電車的目標,從5萬輛提升至12萬輛。

可見,理想汽車對純電車還是寄予厚望,那向純電車轉型,理想汽車成功了么?
且不說上市就受到“不可說”阻礙的MEGA,從上市到現在,月銷量也僅僅在3000輛以上,來看看李想極力推薦的,上市就因為與乘龍卡車的碰撞試驗而負面新聞纏身,8、9月份兩個月的銷量不足8000輛。

這兩款純電車的銷量,與當初理想one創造的月銷13438輛的戰績相比,簡直不值得一提,而從產品本身來看,MEGA最近的自燃,以及理想汽車的召回消息,都降低了民眾對于這款車的信任度,如果理想汽車繼續保持現在的銷售政策,短期提升銷量可能性不大。同時,i8剛上市,就有“低配高價”的說法,而隨后理想汽車將i8 Max版本作為標準配置,并將售價下調1萬元,從34.98萬元調整為33.98萬元,額外贈送價值10,000元的鉑金音響的做法,也印證了i8價格定價稍高的事實。

這還不是關鍵,關鍵時i8與乘龍卡車的碰撞試驗被質疑后,讓民眾對理想i8的信任度降低,而碰撞測試質疑雖然以三方共同發聲明來平息,但短期內,理想i8的口碑,也很難得到扭轉,這肯定會影響理想純電車的銷量。
看來,理想汽車轉型純電,道阻且長。

寫在最后
傳統車企退出市場,可以保障用戶在幾年,甚至十幾年內的維修保養不受影響,而一旦新勢力車企退出市場,用戶將瞬間失去很多權益,哪吒汽車退出市場,40萬用戶陷入困局就是先例。
當然,我們希望理想汽車能夠再次逆勢翻盤,但對于消費者來說,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想要挽回銷量,理想汽車總要先拿出些態度和誠意。
我們拭目以待。